首 页 学会介绍 宗教知识 真情互动 揭秘文摘 邪教面面观 最新动态 学术交流 科普园地
今日 网站改版开通了

联 系 人:
办公电话:0898-65393360
手机号码:
邮箱:hnkxxcb@163.com
地址:海口市红城湖路100号省直机关红城湖办公区12栋1层
邮编:570203
您的位置:揭秘文摘-心理健康
阅读次数:6113 
如何避免法轮功痴迷者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人们习惯于研究青少年儿童成长期间的逆反心理,因为青少年儿童常会表现出“不受教”、“不听话”,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的叛逆行为。殊不知,人都有些逆反心理的,只是强烈程度不一样罢了。法轮功痴迷人员作为受教育的对象,由于存在心理问题,他们的逆反心理更甚于青少年儿童。   一、法轮功痴迷者逆反心理的表现   据笔者帮教工作经历和对心理学的研究,法轮功痴迷者逆反心理的表现为四类:   一是表现为心理活动。这类逆反心理可从表情看出来,即表现为对帮教者的话充耳不闻,不以为然,或嗤之以鼻。法轮功痴迷者以“冷面孔”对待“热心肠”,置帮教者于尴尬境地。   二是表现为语言顶撞。帮教者可能会听到法轮功痴迷者类似这样的话:“我的事你管不着”、“不用你管”,甚至有挑衅性语言,如“我爱咋地咋地,你咋地?”   三是表现为赌气行为。如,“你不让我练我偏练”、“你不让我去我偏去”等赌气行为。因赌气,常常将气话付诸实施行动。   四是表现为假象听从。帮教者和帮教对象之间关系和谈话氛围貌似融洽,帮教对象表现为对帮教者唯唯诺诺,毕恭毕敬。这类人往往心里想法是相反的,背地里又“重操旧业”。   二、法轮功痴迷者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法轮功痴迷者逆反心理的成因,应从深层次去探究。据笔者帮教总结,法轮功痴迷者逆反心理的成因有如下方面:   1、“运动”背景下的心理阴影。把法轮功组织定为邪教组织,并进行依法取缔,在法轮功人员心里可谓是一次大的运动。法轮功痴迷者大多上了年纪,经历的“运动”也较多,对“运动”比较敏感,尤其牵涉到自己的时候,多疑、抵触的心理就油然而生。笔者在走访法轮功痴迷者期间,多名对象曾把取缔法轮功说成是“搞运动”,把对他们的帮教说成是“抓辫子”、“扣帽子”、“整人”。在这种背景下,法轮功痴迷者的逆反心理就有了历史性→敏感性→多虑性→对抗性的发展轨迹。   2、“认知”条件下的偏执心理。法轮功痴迷者由于被歪理邪说洗脑,对于法律、政策、科学、常识等的认知能力下降,或者说被歪理邪说占据了思想空间,并已经产生了“免疫力”,对一些传统观念无法接受,或直接抵抗。因此,法轮功痴迷者表现为“认死理”、一意孤行的偏执心理。   3、双方“地位”的对立。蔑视,是人常有的一种心理活动,法轮功痴迷者的蔑视情结更甚,表现为对帮教者的极度偏见。帮教者和法轮功痴迷者的关系是“教育”和“受教育”的关系,有如“家长”与“孩子”、“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这两者之间,“教育”是主动,有时候还带有命令、强制口吻,在法轮功痴迷者眼里是“强势”的一方;而“受教育”是被动的,尤其在法轮功痴迷者看来,自己受教育是在受压制。在这种心理下,法轮功痴迷者对帮教者有排斥心理,并伴随有蔑视情结。   4、介入方式的不妥。帮教者没掌握好帮教的介入方式也会导致法轮功痴迷者逆反心理的产生,这个原因可能会是主要原因。如,介入身份、语言等不适应帮教这项爱心活动。   三、挽救过程中如何避免法轮功痴迷者的逆反心理   法轮功痴迷者的逆反心理给帮教工作带来阻力,受害的自然还是他们自己。因为,他们不接受帮教,在“痴迷”中又不能自醒,难以自拔,只会继续“痴迷”,最终危害到自己的身体、生活、家庭、事业,甚至危害到他人,危害到社会。有效帮助他们走出心魔,必须先消除他们的敏感、逆反、对抗心理。据笔者帮教工作经验体会,如下消除和避免法轮功痴迷者逆反心理的方法可供参考:   1、帮教者的介入身份要带亲切感。在帮教中,一个身份的称谓往往会决定帮教的成败。有的帮教者是与反邪教工作有关的工作人员,而且在陪同人员的介绍下,容易亮出帮教者是与反邪教工作有关的工作人员身份。这会让受帮教者对帮教者产生误解、隔阂,认为对方是来“反”自己的,“运动”搞到自己头上了。第一印象不好,接下来的交谈肯定不能顺利进行,受帮教者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那么,哪些身份便于法轮功痴迷者接受呢?笔者认为以如下身份介入,能让法轮功痴迷者容易接纳,而不产生逆反心理。   (1)爱心人士。陪同人员作为中介人,在介绍帮教人员身份时,把帮教人员称为“爱心人士”,会让受帮教者觉得亲近、可信,爱心人士也会受到他们的尊敬。受帮教的法轮功痴迷者也愿意与“爱心人士”交谈。笔者走访帮教中,以志愿者的身份和行头(如穿志愿者衣服),找好陪同人员,由陪同人员向帮教对象介绍我的身份。   (2)心理专家。心理专家在人们心目中已经不再陌生,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找心理医生为自己心理解压。而且,心理专家给人有学术、权威等印象,人接受心理疏导时也愿意配合。法轮功痴迷者见对方是心理专家,就明白对方是对自己进行心理疏导,是在帮助、挽救自己,从而接纳对方的帮助。   当然,身份不局限于上述两种。总之,身份介入要切合帮教对象的实际需要,要迎合对象心理,介入身份不能让人有“受约束”、“受管制”、“受强制”感觉。   2、帮教者的介入动因要存同情感。介入动因,亦即目标,是帮教者开展帮教工作想要达到效果的程度。在具体帮教工作中,可能存在两种目标:一是短期目标的“治标”,即让法轮功痴迷者做什么,不做什么;二是长期目标的“治本”,即彻底帮助法轮功痴迷者走出心魔。为什么要明确帮教者的介入目标呢?因为目标不同,帮教的方式、内容、语言也不同。“治标”目标,往往是“任务”式,工作简单,强制性语言突出。这类帮教方法,容易让受帮教者产生逆反心理。而“治本”目标,则会让帮教者带着同情心去理解帮教对象的内心世界,去真情帮助他们走出心魔的困惑,语言上会变得柔和、亲切、推心置腹。后者,当然不会让受帮教者有逆反心理。   3、帮教者的介入方式要有融洽感。帮教工作要做到善始善终,取决于有一个融洽的氛围贯穿整个帮教过程,所以介入方式尤为重要。虽然,根据帮教对象特质不同,介入的方式也各异,但总的原则只有一个,就是融洽介入。做到融洽介入,笔者认为如下因素尤为重要。   (1)注重语言亲和力。对年纪轻的,语言要和蔼可亲;对年长的,语言要体现尊敬、礼貌,并多给予表扬;年纪相仿的,适当开点不伤大雅的玩笑,可调和气氛。同时,语言上把握好语速、语气,让帮教对象听着舒服,愿意听下去。   (2)讲究批评艺术性。注重倾听,而不轻易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轻易流露个人对某邪教的情感,而是针对帮教对象的观点调整帮教思路,用中肯的态度引导对象转变错误观点。同时,不断然否定和打断对象的观点,不作正面的观点上的冲突。多举邪教危害事实,来证实自己的观点。   4、适时进行辅助条件介入。“言多必会有失言”,所以采取辅助条件介入的方式也可适时进行。如:放映警示教育专题片;做个试验来揭穿邪教骗术……这些寓教于乐的辅助条件介入,让帮教对象有新鲜感、兴趣感、“证据”感,潜移默化中,促进帮教对象认识邪教,从而警醒自己。   对于如何消除和避免法轮功痴迷者的逆反心理,帮教者各有千秋。笔者谈点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海南省反邪教协会 地址:海口市红城湖路100号省直机关红城湖办公区12栋1层 邮编:570203
电话:0898-65393360传真:0898-65393360邮件:hnkxxcb@163.com
全程开发设计:海南中立科技